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主席哈薩米:明年有望出臺首個國際軌道交通網絡安全標準 | ||
點擊率:2098 作者:上海拓科實業有限公司 來源:http://www.shtorke.com 時間:2018-10-15 14:02:29 | ||
阿里·哈薩米 圖片來源:每經編輯 李詩韻 攝 “軌道交通在國家戰略層面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在這方面很有哲學智慧。”阿里·哈薩米說。 10月9日~15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全國“雙創”周)舉行。作為全國“雙創”周主會場成都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2018成都國際軌道交通大會在10月12日召開。 會后,作為研究制定系統安全標準方面的權威專家,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和國際電工委員會系統安全標準委員會主席阿里·哈薩米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他表示,軌道交通國際標準制定的最新趨勢是解決“網絡安全”風險,且明年上半年有望出臺第一個統一的國際軌道交通網絡安全標準。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已有112年歷史,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
關注“網絡安全”是制定國際標準趨勢 NBD:在軌道交通領域,您認為國際標準制定有怎樣的最新趨勢?這些趨勢對產業影響如何? 阿里·哈薩米:制定標準是為幫助裝備制造企業及軌道交通運營商更好地融入安全系統。我認為,關注網絡安全是當下最新趨勢。軌道交通普遍使用無線電通訊,有些軌道交通設施連接到網絡,使得黑客攻擊成為可能,一旦列車在高速運行時遭到攻擊將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目前,軌道交通領域的網絡安全標準尚在制定中,還沒有一個能解決軌道交通網絡安全問題的國際方案,大家在使用各自的方法。我擔任主席的委員會,是制定該標準的機構之一,我們希望明年上半年第一個統一的國際軌道交通網絡安全標準能夠問世。目前,歐洲在制定這類標準時借鑒了NIST及ISA等組織在其他領域的網絡安全標準。今后,所有CBTC(基于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地鐵及高鐵都會運用該標準。 此外,不只是關注技術、設計、運營及軌道交通系統等方面,標準制定的新趨勢還與“系統建設是否符合道德及社會責任”有關,要關注“人”,包括殘疾人、老年人等,制定標準時需要思考對整個社會的影響。 標準是國際貿易的基礎,也集合了整個產業的智慧,進入市場可基于現有標準而無需從頭摸索,但沒有國家能獨立完成這些工作。因此,我們需要使用這些標準,來影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公司、城市交通咨詢公司、軌道交通的設計和規劃機構、軌道交通設備提供商、軌道交通服務提供商,甚至政府機構等,從而規范市場。 NBD:您此前也提到了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您如何看待軌道交通產業的人才培養工作? 阿里·哈薩米:首先,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專業人員的重要性,專業不只是通過學歷體現,工作者需理解整個軌道交通系統并高效實行標準,否則標準的價值也無法發揮。我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國際工作能力管理體制(National Competence Regime)”。工作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包括有效經驗、有效知識體系、工作質量、效率、創意等。 具體來說,該工作能力管理體制框架包括一系列評估方案來鑒定某人目前能力適合哪類工作,如列車駕駛員、CBTC系統設計人員等。評估是基于科學、有詳細界定、有度量標準、有層級評價的測量工具,該工具能幫助人們認知其現有的工作能力層級及其晉升到下一個層級需要學習的具體內容。且我認為,運用該工作能力管理體制框架,人們會有動力通過層級晉升從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時升職加薪都與此掛鉤。
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可更多與國際組織合作 NBD:在您看來,中國軌道交通產業有哪些優勢,又面臨何種挑戰? 阿里·哈薩米:中國現在需要施展全球影響力和技術優勢,從標準入手是很好的方式。 目前中國幾乎在國際上領導高鐵發展,而領導地位如何廣泛受到國際社會認可是中國面臨的挑戰。要獲國際認可,需遵從標準甚至主導標準制定,而制定規則應思考對于未來的適應性,現在大多使用的工具及設計開發技術都過時了,需要更多創新。 此外,中國可和更多國際組織合作,如UIC等標準制定組織,合作受益的同時能加強對未來標準制定的影響力。中國的產品在達到現有標準基礎上會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接受。 NBD:對于全球軌道交通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您如何看待? 阿里·哈薩米:軌道交通產業在全球范圍都是支柱性產業,據估計,軌道交通產業占大多數國家的GDP超15%。軌道交通產業當下的發展趨勢是其如何更好地與整體經濟相結合,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快捷、高效、高質量的運輸支持。 發展軌道交通要從整個國家層面的視角出發,不僅是運輸本身,更多是反映社會價值。這些角度包括質量、為公民提供的便捷、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結構等,中國在這方面很有哲學智慧。我們需要軌道交通有效連接中心城市和小城市,比如,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于環保我們可建設更多由軌道交通高效連接的小城市,因為相比大城市,小城市在碳排放、空間(通信衛星覆蓋區)、效能及空氣質量等方面更容易維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 話 / TEL:+86 021-6054 0385 傳 真 / FAX:+86 021-5101 0405
地 址: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湘路225弄11號禹洲國際大廈12F 郵箱:shtorke@163.com
Copyright @上海拓科實業有限公司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40204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