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探索出城建項目投融資新路”
日前,專程來寧參加過江隧道項目評標會議的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評價:南京過江隧道項目法人招標的成功,“為全國其他城市探索出一條城建項目投融資的新路”。
過去,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從投資、建設到運營都由政府一手包辦。但“包辦”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一些項目效益低下,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導致政府資金短缺,無力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位負責人表示,根據行政許可法規定,所有涉及公共資源配置的項目,應該向公眾開放,利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這樣有利于有效利用公共資源。過江隧道項目法人招標的全過程,也對國家下一步完善項目法人招投標法規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據悉,省發改委獲悉南京隧道項目法人招標獲得成功,立即表示將盡快在省內城市推廣這一做法。日前專程來寧調研、指導這項工作的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更是表示,南京隧道項目法人招標的做法具有示范效應,要認真總結吸收南京的創新經驗,應用到國家正在制定的指導項目法人招標的規范性系列文件中去。
創舉:我市首例項目法人招標
隧道項目法人招標在我市是第一例,而且其運作過程中的許多做法具有創新意義。
其一:特許經營方案首次納入招標
此次南京段過江隧道項目法人招標中,一個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就是第一次將隧道的特許經營方案納入招標文件。也就是說,中標人一旦產生,招標文件中擬定的特許經營實施方案經市政府批準后即可生效。
據介紹,隧道“特許經營方案”共有70條內容,有些政府必須堅持的原則性重要條款,在招標文件中已經明確不接受投標人的修改。特許經營方案所有條款納入招標文件,不僅對參加投標者顯示了公示和公平,也減少了以往此類項目的談判環節,將使下一步隧道建設更加順利推進。
其二:嘗試政府財政性資金退出
長期以來,我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采用財政撥付制,從項目一開始提出就由政府出錢。如果遇到方案重大修改等問題,前期投入也全部由政府“買單”。
戴永寧副市長提出,過江隧道從開始就采用市場化,先由政府“墊資”。最初設計方案征集有4家單位競標,兩家入選。之后,預可研報告、到項目法人招標也全部實行市場化。項目法人招標的文件中,投標人就承諾:一旦中標,項目前期所有費用在招標押金中支付。
所以,政府只是“墊資”,一系列項目前期費用全部實現市場化支付。這在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中,探索出財政性資金退出機制,實現了財政性撥付資金的全部回收。
【新聞附件】 隧道特許經營實施方案主要內容有:
特許經營范圍:過江隧道項目的投資、建設、通車后的車輛通行費的收費權(報經省政府批準后生效)、過江隧道的冠名權、電信、電力管道和項目沿線規定區域內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包括飲食、加油、車輛維修、商店等,但不得進行房地產開發)的經營權,及工程范圍內沿線廣告經營權;特許經營期間自市政府授予過江隧道公司建設經營該項目算起,至省政府批準的隧道收費期限屆滿終止。特許經營期限屆滿,項目公司應將隧道全部資產及其配套設施無償移交給市政府或市政府指定的資產接受部門;等等。
競標勝出者:中鐵總公司
此次中標的中鐵總公司對南京人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地鐵、玄武湖隧道、剛開工的九華山隧道都由該公司建設。
昨天,中鐵公司副總經理何能金表示,中鐵積極參與南京段過江隧道的招標,從近期講,看中的是其“技術制高點”的挑戰;從遠期的經濟角度來講,公司也對隧道運營的前景看好——隨著南京城市的擴張、經濟的發展,作為城市主要過江通道的隧道一定會有較好的經濟收益。
何能金坦言,盡管以前承擔過西氣東輸黃河頂管工程等水下工程,但中鐵做江底隧道還是第一次。他也分析了中鐵建設長江隧道的種種優勢:目前中鐵公司每年要做380公里隧道,具有豐富的地下盾構施工經驗;盡管南京段過江隧道的不少技術參數在國內是空白,但國外已有成功先例可借鑒。
何能金表示,因為是“第一次”,對中鐵來講,過江隧道工程確實有難度。但作為項目法人,隧道工程的所有收益和風險將全部由中鐵承擔,“我們會精心組織、設計、施工,給南京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方案優化:做成真正的“百年工程”
過江隧道的設計使用年限是100年。從項目提出、方案招標、預可研報告評審等到項目法人產生的整個前期工作中,隧道設計方案優化是最核心的任務之一。
南京段長江隧道是一個“世界級”工程,設計直徑約15米,相當于5層樓的高度,施工用的盾構機刀片頭單體就有400噸重。全程參與該工程前期工作的著名防護工程、地下工程專家錢七虎院士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為了將隧道建成真正的“百年工程”,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南京過江隧道工程前期辦公室做了大量扎實的基礎性工作,邀請了國內5位院士、30多位專家多次對設計方案進行深入研究、優化。對于隧道施工究竟是采用沉管法還是盾構法,是否和地鐵合建等關鍵問題,專家們經過慎重研討最終達成共識。
★施工方法
【原方案】沉管法
【現方案】盾構法
【修改原因】三峽成庫后,長江上游還將再建幾座水利工程,必將改變下游水流形態和泥沙含量,影響河勢和河床演變,就目前掌握的資料,還很難對長江南京段今后的沖淤狀況作出準確判斷。若采用沉管法,從保障安全出發,勢必要加大埋深,那沉管法原有優勢無法體現。
在長江南京段的水深、水流條件下建設這么長的沉管隧道,基槽開挖和穩定在國內尚無經驗。還有,沉管施工要受汛期影響,在技術、工期和造價上都存在較大風險,而盾構法施工已有成熟經驗,施工又不受天氣和水流影響,工期相對有保證。因此,最終確定采用盾構法。
★是否和地鐵2號線合建
【原方案】公、鐵同隧
【現方案】單獨建設
【修改原因】原先設想公路和地鐵在隧道同時過江,在可能條件下,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過江隧道資源。但是道路交通和軌道交通是兩種完全不通的交通系統,為了合建,就不得不相互遷就,以致造成線路迂回、投資增加、運行不合理等;再者,道路和軌道交通有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在工程設計、施工以及今后維護、管理等方面都會增加諸多困難,尤其在安全保障的要求上還存在許多目前難以克服的制約條件。
錢七虎院士介紹,經過地質調查,隧道過江的水址也在不斷調整優化,力爭將來盾構機作業時不碰到江底基巖,即使碰到少量的風化基巖,施工難度也會小得多。
【新聞附件】沉管法和盾構法
建水下隧道有兩種基本方法:
沉管法和盾構法。沉管法施工要在枯水季節時,在江河岸邊挖出“船塢”或“干塢”,在里邊做好沉管(大型混凝土構件或混凝土和鋼的組合構件)。洪水期時,打開“船塢”或“干塢”大門,將沉管浮運沉放到江中預先浚挖好的溝槽(隧址)中,再將這些管節連接成整體隧道,最后回填砂石將構件埋入原河床中。沉管隧道施工受長江汛期影響大。
盾構法則是采用盾構機在地下向前掘進,形成圓形隧道。采用盾構法建隧道,我國已積累了許多成熟經驗,技術上更有把握,而且在江底作業,施工可以不受汛期影響。
圖為過江通道江心洲全景效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