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時至9時的早高峰時段,軌道交通一號線漕寶路站突然客流驟增,對該站上行線列車的運行造成巨大壓力。在采取緊急措施確保乘客及車輛安全的同時,地鐵部門也發現了客流異常的原因。
乘客站滿站臺樓梯
漕寶路的客流異常是從昨天上午8時左右發生的,據乘客胡先生描述,在人流最密集時,不但狹小的站臺上被乘客站滿,連樓梯上都是等待的人群。因大部分乘客都要前往上海火車站方向,導致進站的上行線(前往上海火車站方向)列車車廂內嚴重擁堵,很多列車都因乘客擁擠而被迫延長停靠時間。
“我因為不愿被人擠人地塞進車廂,所以從8時10分開始,一直等到8時50分才乘上地鐵。”胡先生說,如果不是車站方面采取了緊急措施,控制乘客進入站臺,誰都不敢設想在狹小的站臺上會發生怎樣的意外。
臨時關閉4臺進站設備
漕寶路站當班的徐站長告訴記者,他們大致估算過昨天早高峰時段的客流,比正常的客流增加了近500人次。
“漕寶路站是軌道交通一號線中站臺面積最小的站點,盡管我們在站臺下臨時投入了17名工作人員,但還是擔心人流過度密集會引發傷害事件,所以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徐站長稱,他們臨時關閉了4臺進站設備控制客流,并通過車站廣播對站臺上的候車乘客及時通報后續列車的消息,終于在9時后安全度過了早高峰。
異常客流與“改道”有關
突然增加的500名客流究竟來自何處呢?鐵路運營部門調查發現,除了因為早晨下雨,個別乘客放棄公交車改乘地鐵出行外,更多的原因竟然與地鐵上海南站上行線改道有關。
據悉,軌道交通一號線上行線從10月30日起即轉入地下運行,乘客進站也須經過新的地下站臺。由于昨天是上海南站地下換乘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很多乘客因不熟悉新的站臺走向,有的乘客還誤以為從新站臺進站要繞很長的路,故寧可多乘兩站公交車到漕河涇站下車,想從漕寶路站搭乘地鐵,遂導致該站的客流驟增。
記者體驗兩種換乘方式
本應在上海南站換乘的乘客改道漕寶路站后究竟哪個更省時?昨晚6時,記者從上海南站公交車站出發,分別對兩種換乘方式進行了實測:從公交車站過隧道、繞過在建的上海鐵路南站工地、進入軌道交通一號線1號通道直到站臺,總長近400米的路程須步行約5分鐘;而從公交車站搭乘50路公交車,兩站后在漕河涇站下車步行進入漕寶路站,公交車上耗時5分鐘,步行耗時3分鐘……顯然,直接從上海南站地下站臺搭乘一號線,要比多乘兩站公交車到漕寶路站換乘更加省時。
專家提醒
漕寶路站的站臺是軌道交通一號線中面積最小的,而該站又是七寶、九亭、漕河涇地區居民的出行樞紐,早高峰的上行線歷來客流繁忙。比較之下,新建成的上海南站地下站臺硬件條件等都比漕寶路站更加優越,客流設計的容量也比后者更大,因此,地鐵部門希望相關乘客盡快熟悉換乘路線,就近搭乘地鐵才能確保出行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