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受基礎設施制約 | ||
點擊率:1367 作者:上海拓科實業有限公司 來源:http://www.shtorke.com 時間:2016-9-23 16:10:30 | ||
一直以來,中國都被視為航空發展的熱土,尤其是近幾年來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推動了航空產業的快速增長。 2015年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民航主要運輸指標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運輸總流轉量較去年增長了13.8%,機場業務量增長10%,通用航空相關飛行小時數比去年增長15.5%,新增同行企業達到281家。市場的需求帶動了航空產業鏈的投資,社會資本的進入也日趨活躍,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 瓶頸問題始終存在 然而我國航空經濟現階段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瓶頸,比如說空域資源使用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鏈發育不完善、人才短缺等。在2016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會上,商務部投資促進實務局副局長易旸表示,打破當前航空經濟發展瓶頸,需要更加積極的創新思路、挖掘產業發展的增長點和突破口。 中研普華研究員危仁鵬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需求未被完全激活,廣泛的消費基礎沒有形成,也是致使通用航空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 當前,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通用航空消費疲軟性固然是產業發展滯后的結果,但也不失為產業滯后的原因。通航市場只有充足的供給卻沒有旺盛的消費,不能形成實質上的市場繁榮。 盡管近年來,隨著我國低空領域逐漸放開,政府優惠政策的不斷出臺,通用航空投資越來越熱,但投資利好的消息卻鮮有傳出。 危仁鵬認為,這與通用航空產業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不無關系,通用航空產業對相關基礎設施的依賴性較強。基礎設施實際上包括機場、航空器械制造、大型通訊指揮設備、駕駛員培訓機構等,這些投資都是數量巨大的類型。一家航空公司的運轉,動輒就要上百萬、上千萬元的投資,而如果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短期內難以盈利。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國內通用航空基礎設施總體上還很薄弱,機場等基礎設施在高投資額上的專業性要求使得眾多企業有興趣參與通用航空市場,但卻忽略了現實經營的困難,尤其是基礎設施對經營的制約作用。 事實上,機場數量有限使得各通航基地之間的跨區飛行難度增大,通用航空公司的運輸也難以形成有效的網絡,進而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商業能力,企業經營困難重重。所以,面對我國通用航空經濟尚處于起步階段的現實,加速開發基礎設施對產業全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危仁鵬指出,通用航空技術和人才壁壘的存在是通用航空業步履維艱的重要原因。一般通用航空產業專業性非常強,不同的通用航空活動或作業項目都有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專業性的知識和技能不是短時能夠獲得的。 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看,通用航空飛機制造和總裝業、零部件制造業、通訊設施及通訊服務業、通用維修行業等這些環節都存在技術上的難題。企業即便有資金進入通用市場,但經營過程中會因為不熟悉通用技術或沒有這方面優勢而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甚至虧損。 突破瓶頸在于多方合力 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薄弱與該行業基礎設施滯后不無關系。危仁鵬告訴記者,發揮國有企業優勢是集中解決基礎設施滯后問題的有利途徑。 他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有企業實力已今非昔比,大多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中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行業和領域,尤其是生產資料等重大領域。目前,我國航空產業在所有制上基本采取國有或者國有控股方式,國有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航空資源,這為通用航空經濟騰飛提供了可能性和現實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 話 / TEL:+86 021-6054 0385 傳 真 / FAX:+86 021-5101 0405
地 址: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湘路225弄11號禹洲國際大廈12F 郵箱:shtorke@163.com
Copyright @上海拓科實業有限公司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4020483號